- 欧元反弹并削减之前的跌幅,因为投资者消化特朗普宣布的对欧盟产品征收30%的关税。
- 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美国通胀数据,希望达成欧美贸易协议。
- 欧元/美元维持其更广泛的看跌趋势,1.1700的阻力限制了多头。
欧元/美元货币对在周一早盘的欧洲时段从低点反弹,并在过去四个交易日中首次上涨。然而,该货币对仍维持其更广泛的看跌趋势,因为特朗普在周末宣布的对所有欧盟(EU)产品征收30%的关税使风险偏好受到抑制。
欧元(EUR)在周一早些时候从三周新低1.1655反弹,但在美国交易时段开盘前仍被限制在1.1700的整数关口之间。从本月初开始的趋势来看,该货币对自7月1日触及近四年高点1.1830以来,一直在看跌通道内交易。
市场在特朗普新一轮关税的背景下以温和的风险规避态度开盘,但迄今为止的反应比4月2日解放日时更为温和。交易者似乎将这一新威胁视为谈判策略,而非最终声明。
欧盟官员对与华盛顿的贸易谈判持积极态度,并希望在8月截止日期之前达成协议。欧盟已推迟任何报复性关税,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重申与美国达成协议即将到来,这为欧元提供了一些支撑。
经济日历在周一几乎没有消息,来自欧元集团会议和欧洲央行(ECB)西波罗内演讲的消息预计将在欧洲下午引导欧元。在美国,焦点将集中在周二的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上,这可能为美联储(Fed)的宽松日程提供进一步线索。
每日市场动态摘要:欧元因欧美贸易协议的希望而反弹
- 欧元因欧美之间达成协议的希望而逆转之前的损失。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将延长对抗措施的暂停,优先考虑谈判,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保证“我们正在接近双方的良好结果”,并宣布他将在周一晚些时候与美国同行进行交谈。
- 周五,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法比奥·帕内塔观察到通胀的下行风险加大,并确认央行应继续放宽货币政策,给共同货币施加了看跌压力。
- 同样在周五,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奥斯坦·古尔斯比警告称,特朗普的新关税威胁使通胀前景变得模糊,并使政策制定者更难支持他所呼吁的降息。
- 这些评论并没有阻止美国总统继续施压美联储主席。特朗普在周末重申,如果鲍威尔辞职将是“一件好事”,这次得到了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的支持,他暗示总统可能被授权因美联储总部的超支成本而罢免鲍威尔。
欧元/美元从低点反弹,但1.1700限制了目前的反弹
欧元/美元继续在从7月1日高点开始的下降通道内交易。由于市场温和的风险规避,向上的尝试仍然受到限制,技术指标仍然处于看跌区域。相对强弱指数较低,但仍高于超卖水平,这表明进一步贬值在所难免。
空头未能确认跌破1.1660支撑区(7月10日和12日低点),但迄今为止,向上的尝试仍然被限制在1.1700以下。若跌破上述提到的1.1660,可能会在6月底看涨走势的50%斐波那契回撤位1.1640处找到支撑,接着是7月1日高点的看跌通道底部1.1630。
在上行方面,若突破1.1700日内高点,多头可能会在趋势线阻力(现位于1.1730)和7月10日高点1.1740处受到挑战。
经济指标
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趋势是通过定期汇总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衡量的,并将数据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形式呈现。CPI数据是由美国劳工统计局每月编制并发布的。同比读数将参考月份的商品价格与前一年同月的价格进行比较。CPI是衡量通货膨胀和购买趋势变化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高读数被视为对美元(USD)利好,而低读数被视为利空。
阅读更多下一次发布: 周二 7月 15, 2025 12:30
频率: 每月
预期值: 2.7%
前值: 2.4%
来源: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为什么这对交易员很重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有着维持价格稳定和最大就业的双重使命。根据这一使命,通胀应保持在约2%的年增长率,自从全球遭受疫情以来,这一目标已成为中央银行指令中最薄弱的支柱,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由于供应链问题和瓶颈,价格压力持续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维持在数十年来的高位。美联储已经采取措施抑制通胀,并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激进的立场。
经济指标
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通胀或通缩趋势是通过定期汇总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衡量的,并将数据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形式呈现。CPI数据是由美国劳工统计局每月编制并发布的。同比读数将参考月份的商品价格与前一年同月的价格进行比较。剔除食品和能源的CPI排除了所谓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以提供更准确的价格压力测量。一般来说,高读数对美元(USD)是利多的,而低读数则被视为利空。
阅读更多下一次发布: 周二 7月 15, 2025 12:30
频率: 每月
预期值: 3%
前值: 2.8%
来源: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为什么这对交易员很重要?
The US Federal Reserve has a dual mandate of maintaining price stability and maximum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such mandate, inflation should be at around 2% YoY and has become the weakest pillar of the central bank’s directive ever since the world suffered a pandemic, which extends to these days. Price pressures keep rising amid supply-chain issues and bottlenecks, with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hanging at multi-decade highs. The Fed has already taken measures to tame infl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maintain an aggressive stanc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